图文精华

分享

人文历史的深厚沉淀

   2021717日,湛江科技学院“夏之初”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分界镇杏花村开展了长达7天的调研活动。杏花村是分界镇储良村委会辖下的一条自然村,属于茂名市重点打造的特色精品村之一。
该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村中现在仍然保存一座近百年的旧民居;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各地知青在杏花农场工作的知青宿舍楼也保存完好。
我们经过知青楼的时候,看到那贴满了以前知青下乡的黑白图片,以及墙上挂满了当时一起干活,一起学的照片还有毛主席的话语。这个知青楼是以前知识青年定居的,是生产队调济出去的旧公有住房。建筑组成了一座完整的庭院,庭院大概二十米,南北、东西顺向合理布局。这儿印证了中华民族建设、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历史。
杏花村也有着当地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有一个形成、发展、积淀、丰富、创新的文化演进过程,已经经历或必将经历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各个历史时期,直到共产主义最终实现的整个历史进程。
后来我们又去了陈济棠旧居,陈济棠旧居是高州市难得的历史见证,也是高州人民值得怀念和感恩的所在。一些游客在其中参观纪念,怀念关于陈济棠与莫五姑的传说。虽然旧居有些破旧,但我们仍满怀敬意,看着这些充满历史足迹的建筑,观察其中的一砖一瓦,我们仿佛回到了遥远的过去,置身其中,从中感受到革命先贤的峥嵘历史。
1.png
                        图为陈济棠旧居门口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卢绮琪 摄
我们走进屋内,几口小窗,高大的厚墙,“清晰可见”当时环境的简陋艰苦,更反映他乐观朴素的作风。切身感受到这里的宁静与和谐,透过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可见时光之外的他怀着坚定的信念与必胜的决心不辞辛劳为国奉献。
陈济棠在其故乡的现代化建设中作出不少努力。陈济棠主粤期间,还为家乡创办了防城中学、防城医院、慰慈救济院等多样新式民生机构。我们站在历史后人的视角看先辈们,感觉到他们的伟大,但他们的伟大和悲壮远比我们所能想象深重得多。生逢乱世,即使知道前路艰险曲折,也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为了我们的今天,他们已经牺牲太多。
在陈济棠旧居附近的庄园内有个炮楼,周围居住的房子已拆除了,炮楼内部,瓦面和楼板已倒塌,只剩下一个梯子,有个没有扶手的梯子,让人看到满满的岁月痕迹。
2.png
图为炮楼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卢绮琪 摄
这其中就有一定的故事了,那年茂名遇上大旱,陈济棠即以莫秀英的名义向灾民平粜粮食3000余石,受到乡民称道。在分界墟建广南医院,出任董事长,为造福乡民,陈济棠规定办医院的最初三年,对前来就诊的贫民免收药费,并捐出400石租田的收入和指定分界墟的猪、牛、烟、盐四大行业的市场租金,作为这所医院维持运作的经费。之前,陈济棠还拨款在高州建造了鉴江桥、石仔岭飞机场。
当时,陈济棠虽请辞农林部长一职,但在杏花村居住的大半年里,仍不忘农业救国,建农场搞试验田、探索开发植物品种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开挖鱼塘种桑养蚕、繁殖良种耕牛等。
此外,为培养抗日救国人才,提议把香港德明中学内迁高州德明分校,并收纳几百名广州青年学生入读,还亲自到德明中学发表抗日救国演讲,激励学生爱国热情。后又在县城建广南医院,鲜为人知的是还计划在茂名建热带病学医院,并派出马元瑛院长以分界广南医院院长的身份到美国学习深造,拟定由美国费神父供给药品和医疗人才,院方提供食宿,可惜因合作人费神父病故而搁置。而作为陈济棠从广州聘请来的原分界医院院长陈策犀,当茂名(高州)广南医院建好后,陈济棠指示把陈院长调出县城来当院长,直至解放,还授意陈院长要把医院交给新政权接管后才可离开去香港。
这些是住在杏花村的陈济棠夫妇为高州所作出贡献的事迹,现在我们满怀敬意,看着这些充满历史足迹的建筑,观察其中的一砖一瓦,我们仿佛回到了遥远的过去,感受到革命先贤的革命光辉历史。

没找到任何评论,期待你打破沉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