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图文精华

分享

高州这6处即将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快看看是哪

近日,生活君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的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拟推荐名单忠了解到,高州的兴文石桥、旧城冼太庙、南茂坡宫皇庙、良艺冼公祠、安良堡梁氏大宅、海珊堂等6处文物榜上有名,即将迎来“升级”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微信图片_20190411144154.png
微信图片_20190411144157.jpg
▲信息来源

兴文石桥
微信图片_20190411144144.jpg
兴文石桥  位于高州南关街与南宫岭之间的鉴江支流上。始建于明代崇祯五年(1632年),清代重修。

兴文石桥兴文石桥,亦名南桥。此桥全部用石条铺筑,桥长14.8米,宽4.44米,高7.25米。三孔两墩,孔宽3.38米,墩呈菱形,用花岗岩石叠砌。桥面底层用青砖逼叠,上面再用33条花岗岩石条排铺,每条石条长5.4米,宽0.37米。桥面两边分别竖有10根方形石柱,柱间镶嵌9条石栏杆。全桥略呈拱形,结构严谨,坚固牢靠,直至现代仍具有实用价值。

兴文石桥过去是沟通郡城与西南部联系的必经之道,并与南宫庵群联系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古代建筑群体,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科学价值,被定为高州县文物保护单位。

旧城冼太庙
微信图片_20190411144142.jpg
旧城冼太庙  位于长坡镇旧城村。旧城是古代高州的行政治所,内有冼夫人与其丈夫冯宝的定居村落住所,称冯家村。冼夫人逝世后,当地州官及冯家子孙们即于冯家村内建庙奉祀。

旧城冼太庙始建于隋代后期,是高州最早建立的冼夫人庙。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重建,清代同治年间重修。1984年以来,再次进行全面维修。庙分三进,总进深36.3米,面阔18.8米。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正殿脊饰双龙戏珠图案,正间供奉冼夫人座雕像。

庙内保存有清同治年间设置的《修复旧城冼庙神像引》碑1件,碑高160厘米、宽60厘米。再次重修时,恢复了隋代朝廷封赠的《谯国夫人》匾及清同治朝廷封赠的《慈佑》匾,分别悬挂于正殿及中殿。在正殿左右次间,分别悬挂俚人首领所拥有及使用的古代铜鼓及俚人地区特有的独木双面皮鼓。

民国以前,每年春秋二祭时,高州府衙都派遣官员前往旧城冼太庙主持祭祀,虽然府治于明代初已迁往茂名县城,但旧城冼太庙的祭祀规格仍与高州府治冼庙的规格相同。

宫皇庙
微信图片_20190411144132.jpg
宫皇庙位于高州市石鼓镇南茂坡村,始建于清嘉庆庚申年(1800年)十二月,民国15年(1926年)重修。原庙分三进,分别为宫皇庙、魁星楼、三圣宫,组成一个占地5亩的建筑群体。该建筑群于70年代先后倾圮,只剩后殿的藏经阁。

藏经阁为两层楼阁式建筑,面阔3间,进深1间。两侧和前面出廊,抬梁与穿斗式混合结构,梁架均有雕刻或彩绘。柱为砖砌八棱式柱,柱础为须弥座,上饰卷云纹。屋顶为歇山顶,脊饰中部为灰雕双凤朝阳,两侧为双龙戏珠,斜脊端部为变体夔龙纹装饰。整座建筑小巧别致,严谨而有法度。庙周围散落一些石柱、柱础等建筑构件,另有一块刻于民国15年(1926年)的石碑,上刻《重修宫皇庙记》,碑文记载了该庙的由来及其演变情况。

过去,藏经阁上珍藏有质地为石板、竹板、木板的经书和各类纸质的医书,十分珍贵。该庙于鼎盛时期,尼姑、道人云集,西洋传教士也一道入庙勾留,以施医为名进行宗教活动。宫皇庙集政治、文化等历史资料于一身,是一座很具特色的宗教建筑。

冼公祠
微信图片_20190411144137.jpg
冼公祠位于广东省高州市长坡镇雷垌良艺村,冼公祠原名冼氏祖祠,该祠为冼氏磊山、秩山、寿山纪念先祖及冼夫人的坛祠,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光绪年间重修。古祠为传统砖木结构,台基以墙裙为砖石垒叠,接砌青砖至顶,覆以灰瓦,硬山式风火墙和博古脊,陶瓦当和滴水剪边;主体梁架为穿斗混合式的砖木构架,艺术装饰有陶塑、灰塑、木雕、彩绘等多种艺术形式,最引人注目的是高高耸起的风火山墙和墙头的博古脊饰,精雕细刻的花鸟图案也颇生动趣致,且寓意吉祥。墙楣、墀头多处留有彩绘壁画和灰抹雕的各式图案,为古祠的整体建筑风格增色不少;墙体是由经过一块快打磨过的青砖叠砌而成,光滑平整,层次明显,工艺之精湛,令人叫绝。可谓是开创了高州乃至粤西此例建筑的先河,亦被邻乡引于借鉴 。

冼公祠坐西北向东南,总面阔23.7米,总进深32.5米,建筑总面值约800平方米,原为五间三进两侧廊布局,现存两座,前后对称,分别为头门和后寝堂,面阔五间,明间和左右次间相通,两侧各配厢房,前接左右廊庑,中间为大天井,仍然保留原第二进的台基和踏道。祠堂前门保留有一套长约13米的木雕封檐板,上刻缠枝花卉,腾龙祥兽,雕工精细。建筑主体均为青砖木结构,抬梁和穿斗混合梁架,硬山顶,覆以阴阳铺砌的灰瓦,中轴为人字山墙,陶塑垂直翘起作凤尾伸展状,两厢为马头墙,前部顶端加塑夔龙纹,正脊两端也有夔龙纹装饰。山墙两边、正脊基座下、墀头等处有灰雕装饰,多见花卉、祥云图案和福禄双喜字样。左右两侧为风火山墙配以灰塑装饰,独具岭南高州一带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风火墙的目的主要是防火,但冼公祠的风火墙高低错落有致,雕花简朴素雅,并配有吉祥瑞兽,成为祠堂最引人注目、最具特色的地方。首进檐眉绘有传统的吉祥图案帐衿纹的木浮雕装饰,融粤中粤西的建筑风格于一体。现属为茂名市文物保护单位。

安良堡梁氏大宅
微信图片_20190411144126.jpg
安良堡梁氏大宅位于广东省高州市曹江镇安良堡村,坐落于帅堂美丽的曹江河畔,距离高州市中心约13公里。梁氏大宅是典型的中西艺术交融,富有时代代表性的民国民居建筑,时以其规模宏大和财富充盈被公认为高州六属十七大村堡之首。安梁堡梁氏大宅始建于清咸丰初(1851年),占地1.3万平方米,为三院一园一埠布局,集守卫、贮存、运输、生活、生产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鸦片战争之后,灾害不断,民不聊生,农民揭竿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乡村匪患盗贼四起,名门、望族、大户纷纷抱团结盟,建堡自卫。据民国年间修撰的《茂名县志》记载,茂名地区村堡遍布,较知名的多达17座,有新垌堡、平山堡、乐聚堡等,其中耗财最多、规模最大和名头最响的就是曹江镇安良堡,占地面积35亩,曾住有30多户共200余人。

安良堡倡建者为梁氏十六世、当地乡绅梁顺斋。外墙用青砖砌成,堡周长700米,高3.5米,东南西北各建门楼一座,驻民团防守。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梁顺斋之孙梁普埙、梁普褫兄弟将自己所属的堡内建筑拆掉重建,新建成梁普褫的"永春园"和梁普埙的"怡园",直至解放前两年才完工。现存的安良堡是庄园式豪宅,是扩建民居,占地17亩,是原堡面积的一半。梁谱箎的永春园,是传统的棋盘式四合院,坐北向南,布局包括厅堂、卧室、书房、卫生间、客房、厨房、饭厅、水井,晒场、仓库、码头和马厩、牛舍、猪栏等,按功能分区设置,互不干扰。花园、水池、亭台、阁榭、鱼塘等景观巧妙相间,令人一入庄园似在画中。梁普埙宅3337平方米(现还有房59间1694平方米),梁普褫宅3644平方米(现还有房79间2174平方米)。两宅既独立又相连,堡内有花园、亭榭、水池、鱼塘等,坚固的外墙爬满青藤和随风摇曳的小榕树。

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评估组的专家到安良堡考察后认为:像安良堡这样的民居建筑,在广东已属罕见,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

海珊堂
微信图片_20190411144135.jpg
坐落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前身是广东高州师范学校)校园内的“海珊堂”,是梁华盛于1945年冬为纪念他的父亲梁海珊而创建。

海珊堂占地面积765平方米,砖木结构,分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前楼两层,为“凹”字左右对称的房间结构。底层中开三门,二楼正上方高出数米作碑额,灰塑“海珊堂”三个大字。中部为会堂大厅,后面是舞台。海珊堂是见证民主革命的历史痕迹,具有一定的历史纪念价值。

没找到任何评论,期待你打破沉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