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图文精华

分享

【健康科普】皮肤变黄,可能是身体在报警:这5个信号一定要当心

很多爱美的朋友,每天出门前都会在脸上涂涂抹抹,希望皮肤看起来白皙光滑。不过很多时候,皮肤就好比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一些疾病往往会先从肤色变化上反映出来!
如果你某一天发现自己的皮肤出现了异常变化,千万别急着遮瑕,先对照看看是不是疾病的信号?

微信图片_20191004160658.jpg

脸色发黄,这些症状别忽视

健康的皮肤不论是什么肤色,都是红润有光泽的,而病理性的“黄脸”则通常与内脏疾病有关。假如出现下列症状,且不明原因,建议立即就医。

1
皮肤泛黄
全身皮肤均匀泛黄、无光泽、无血色,与之前的肤色形成鲜明对比。新生儿可能因为肝脏功能发育不全而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半个月就会消退。但成年人出现此类情况往往预示着肝功能异常

2
巩膜泛黄
巩膜指的是眼白部分,由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构成,一般还会先于皮肤而产生变化。老年人可能因脂肪沉着而眼白泛黄,但正常人如果出现黄色巩膜,常常是黄疸的症状

微信图片_20191004160703.jpg

3
皮肤瘙痒
黄疸程度严重时,可能出现全身皮肤大面积瘙痒,如果不解决发病原因就无法有效止痒。此时患者很容易抓挠皮肤,引起红肿、角质层增厚、毛细血管破裂、细菌感染等。

4
浓茶样尿
黄疸伴随有浓茶样尿、陶土样便,同时还有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能与消化道疾病有关,比如急性胰腺炎、蛔虫病、胆管炎等。

5
全身乏力
患有黄疸人群,还可能出现乏力、精神不振、头痛、夜盲等非典型的特征,一般是由肝功能受损引起的,例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微信图片_20191004160705.jpg

胆红素代谢异常,可出现“黄脸”
为什么患上某些疾病会让皮肤变黄呢?这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胆红素,它的代谢异常正是“黄脸”的源头

01
胆红素生成过多
红细胞的寿命大约为120天,当红细胞衰亡,也就是溶血之后,其中的正铁血红素会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胆红素。胆红素会与蛋白质在肝脏内结合,形成胆素原,是尿液和大便的颜色来源。
所以,一旦胆红素生成过多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导致血液中总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痰液、泪液、汗液、尿液、大便等呈现异常的黄色。但唾液一般不改变。
血液中总胆红素正常范围:1.71~21μmol/L(0.1mg/dl~1.0mg/dl);在17.1~34.2μmol/L之间可能为隐性黄疸,超过34.2μmol/L时可能为显性黄疸。

微信图片_20191004160708.jpg

02
提示肝细胞功能受损
肝脏中的转化酶能够将红细胞溶血后生成的间接胆红素合成为直接胆红素,再运往十二指肠参与代谢。所以血液中两种胆红素浓度同时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受损,肝酶功能低下,例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等。
血液中间接胆红素正常范围是0~13.68μmol/L(0~0.8mg/dl);直接胆红素正常范围是0~7.32μmol/L(0~0.2mg/dl)。超过任意一个范围都可能是高胆红素血症,从而表现出黄疸。

03
提示梗阻性黄疸
胆红素在肝脏生成后,是随着胆汁进入肠道的,所以一旦胆管堵塞,就容易引发梗阻性黄疸。比如急性胰腺炎、胆管结石、胆囊炎、脾脏肿大等疾病,都有可能造成胆管堵塞、胆汁淤积,这也会严重影响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形成黄疸。


养肝护胆,2招调节胆红素水平
即使胆红素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并不代表肝胆一定就健康,长期的肝胆功能虚弱,同样会让你的皮肤变黄、肤质变差!这种情况下,在护肤之前不妨先试试养肝、护胆。


“绿”入肝,常吃补肝菜
中医认为“绿入肝”,多吃绿色蔬菜有很好的养肝护肝功效。比如茼蒿,它的特殊清香有助于疏肝理气、开胃健脾,食用后可清心养血、润肺消痰。
比如菠菜,入肠、胃经,有益血通脉、滋阴平肝的功效,对肝气不舒引发的病症有很好的辅助疗效。
再比如西兰花,它营养丰富,有“蔬菜皇冠”之称,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特殊有机物质,有利于促进肝气循环、代谢,舒缓肝郁。

微信图片_20191004160713.jpg

保持三餐荤素平衡
胆汁主要作用于消化脂肪,所以全素食并不利于胆汁排出。一旦胆汁淤积,就容易增加胆结石形成的几率,同时也会降低胆红素的代谢效率。
想要保护胆脏,要做到三餐规律和荤素平衡,规律的进食能够让胆汁保持合理的代谢效率,而荤素平衡还能保证营养摄入更加全面,增强机体抵抗力。

微信图片_20191004160716.jpg
快照镜子看看,
你的皮肤是否变黄了!


没找到任何评论,期待你打破沉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