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精华

分享

高州高灯堡村|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治理”的脱贫之路

何YY 发表于 2020-9-12 11:50:5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关闭右栏 0 4401
广州海关派驻高州市潭头镇高灯堡村扶贫工作队,扎根粤西山村,以拓荒牛的精神毅力守正创新,坚持走“授之以渔”到“扶贫扶智”,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治理”的脱贫之路。驻村扶贫近3年,高灯堡村人均年收入由帮扶前7300元增长到2019年的17538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由帮扶前的不足4000元增长到今年的12969元。


01
精准扶贫让贫困户走出困境
  2017年,广州海关派驻高州市潭头镇高灯堡村扶贫工作队。高灯堡村位于茂名高州潭头镇西北部,是粤西地区典型的山村,土地贫瘠、产业单一、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贫困像大山一样横亘在村民追求幸福的路上。
  工作队进村后,克服语言不通、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等困难,与村干部走村入户、访贫问苦,对全村75户贫困户基本情况了然于心。
结合高灯堡村的实际情况,工作队在队长兼第一书记李丙实的带领下,从源头着手,确定了“家庭养殖+资金帮扶+合作社”的精准脱贫计划。按照“一户一策”的方法,一方面,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扶贫补助或生产工具,引导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水果鸡鸭的种植养殖;另一方面,通过浚通源头活水,积极推进光伏发电等帮扶产业落地,引导贫困户参加参股分红项目,打造长效脱贫机制。

在推广种植养殖产业的过程中,工作队提出“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自主发展种植,每亩百香果最高“奖补”3000元,家中养鸡、鸭每只“奖补”30至40元。贫困户彭丽凤,一家6口,丈夫在东莞打工,4个孩子上学,她1个人种地、养鸡鸭,原本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通过扶贫新措施,她家开垦9亩荒地,分散种植百香果,年收入一下子就增加4万多元。村里贫困户纷纷效仿,陆续实现稳定脱贫。

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工作队推动落实自筹资金5万元,在村里筹建农产品收购中心,并利用该中心搭建起电商平台,将村中优质农产品通过“公益海关”平台进行推广销售。同时,积极拓展消费扶贫渠道,落实单位食堂集中采购、扶贫农产品助买活动,帮助农产品打开销路,向海关输送贫困村的百香果、鸡、鸡蛋等产品,动员海关干部职工扩大贫困村的产品消费,增加贫困户收入。2019年以来,高灯堡村贫困户共向海关输送活鸡300只、鸡蛋2000斤、百香果9000斤,合计收益9.8万元。此外,注重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帮助高州市春辉种养专业合作社利用“中国公益”平台销售百香果,已把高灯堡村的百香果产品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努力增加贫困户、农户的收入。

02
扶贫扶智不让一个贫困户落下
  扶贫必扶智与志。2018年,贫困户严章益的小儿子严久考上华南理工大学,成了全家人的骄傲。“他努力考上好大学,但我却连学费都几乎出不起。”严章益很惭愧,自己4个子女中有3个先天耳聋,属一级残疾,妻子有慢性病无法干重活,家庭已不堪重负。唯一健康的儿子考上重点本科,却因交不起学费生活费而踌躇不前。
  “不能让孩子因为贫困离开学校!”工作队立刻联系广州海关组织爱心捐款,筹了1万余元助学款,帮严久圆了大学梦。开学时,队长李丙实还自掏腰包捐赠严久5800元。如今,严九顺利在华工就读进入第三个年头。
  圆了教育梦的,不独严九一人。工作队队员们,逐个梳理、逐个走访,建立起贫困生帮扶档案,确保贫困家庭在读生100%享受国家给予的生活补助和学费减免,确保适读学生100%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工作队发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共筹集资金30余万元,每年以2000至4000元的标准资助困难学子33人,建立起长效的帮扶机制。工作队先后投入88万元助学扶贫资金,协调捐赠文具、书籍、电脑等设备,设立“广州海关金钥匙书屋”,拓宽学生眼界视野。
  其实早在开展扶贫工作之初,工作队就已着手推动健康扶贫。很多贫困户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队员挨家挨户上门宣讲、解疑释惑,督促落实贫困户社保、医保和大病保险,推动全体村民购买农村医疗保险,确保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覆盖全村,力所能及地把疾病致贫的风险降至最低。
  贫困户麦中强的女儿小棋天生右耳小耳,近乎无耳,本应天真活泼的孩子因缺陷产生自卑。工作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及时组织海关干部职工捐款,筹得善款5万元,通过两次手术给小棋安装了生物仿真耳朵,燃起了她的人生希望。村民赖明飞2018年底因脑动静脉畸形,先后3次进行颅脑外科手术治疗,花费近30万元,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工作队知道后,帮助其家人在“轻松筹”平台上2次发起众筹,募集善款6.2万余元,并向广州海关申请了困难救助金。
  驻村近三年,工作队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消费扶贫上成果丰硕,无论是危房改造,学校设施的完善以及支持党建等大量工作都卓有成效,赢得村民赞誉。

03
扎根山村攻坚脱贫永不言倦
  工作队一行现有4人,他们扎根山村,很少回到省城自己的家。队长李丙实,典型的山东汉子,就任高灯堡村第一书记前,他是单位的老同志,家中的顶梁柱,旁人眼中的“居家暖男”。跟妻子相濡以沫三十余年,他们从未分别如此之久,“有时熬夜独自整理扶贫资料时,也会想起家中的妻子和女儿,可这里有我的初心和使命。”李丙实深情地对记者说。其他几位同志也是尽职尽责,为村民脱贫劳心劳力,从未对组织诉苦半分。
  “扶贫路上需舍小我顾大局,牢记肩上责任重于泰山。”他们始终心怀百姓,至诚至善、扎根粤西大地贡献才智、爱心和时光,奋力书写着决战脱贫攻坚、为人民服务的满意答卷。

没找到任何评论,期待你打破沉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