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精华

分享

高州闹市中竟藏了这么一段历史,你有没有听过?

走进高州南关街,满满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微信图片_20190415203611.jpg
微信图片_20190415203614.jpg

嘉靖十五年(1536年),扩展城南地域,增辟南关街,并在南门外加筑城门一座,名曰“高辛”。
这里古时是南下雷州、琼州以及西去廉州、钦州的唯一出路,是一条很重要的驿道。作为高城南面的一个关口,所以这条街就名曰“南关街”了。
民国19年(1930年),南关街改名南关路,路面均扩宽至10米,两旁商店房屋改建为“骑楼”,历2年完成。

微信图片_20190415203617.jpg

相信很多小伙伴们会问,为何南关街扎堆着这么多纸扎铺?
据记载,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南关街这里已有不少专门从事剪纸、纸扎品制作的艺人。纸扎艺人制作龙柱、蟠龙、狮头、龙头等纸扎品,都是颇负盛名,但艺人们也制作金银树等祭祀用品。不过在“文革”期间,纸扎工艺基本绝迹。直到1981年,才有人重操此业。

微信图片_20190415203619.jpg

街有街骨,巷有巷骨。骨架的不同,就决定这条是大街还是窄巷。旧时的南关街,两边都是类似这样的骑楼。

微信图片_20190415203621.jpg

除了骑楼街外,还横穿有以鼓励振奋后生而命名的“兴贤巷”、有以彰显高中的“高第巷”、有以簕古蔓延来定位的“簕古巷”、还有几条诸如“劏牛巷”、“担水巷”、“华普巷”这些不入地册的小巷。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小巷的来龙去脉。

微信图片_20190415203623.jpg
微信图片_20190415203626.jpg

如果说,岁月是一只流动的筛子,那些被过滤下来的人物、情怀,就妆点着南关街的美好。

微信图片_20190415203628.jpg

南关街“尚义名区”牌坊联
愧我难登循吏传;
此邦真有古人风。

微信图片_20190415203630.jpg

清代嘉庆年间,高州知县胡国纲,为官清廉,离任时,因无盘缠而“眷属滞留”。百姓知道后,纷纷捐钱捐米给他。胡国纲感慨之余撰联:“愧我难登循吏传,此邦真有古人风”,横批为“尚义名区”。
为了更好地弘扬胡国纲为政清廉的精神,崇尚仁义之风,应市民要求,高州市市委、市政府重建“尚义名区”牌坊,并结合公园布局,建设牌坊周边广场,完善空地绿化和廉政文化景观,将其打造成地方重要的廉政教育基地。

南关街南端的南宫岭上有南宫庵群。
明清时期,此山上渐渐建筑了一组以佛教为主体的宗教建筑群。
这些建筑群,互相穿插,错落有致,形成独具一格的古建筑群体——南宫庵群。

微信图片_20190415203633.jpg

位于南关街与南宫岭之间的鉴江支流上,有一兴文石桥。

微信图片_20190415203635.jpg

兴文石桥兴文石桥,亦名南桥。始建于明代崇祯五年(1632年),清代重修。
此桥全部用石条铺筑,桥长14.8米,宽4.44米,高7.25米。三孔两墩,孔宽3.38米,墩呈菱形,用花岗岩石叠砌。桥面底层用青砖逼叠,上面再用33条花岗岩石条排铺,每条石条长5.4米,宽0.37米。桥面两边分别竖有10根方形石柱,柱间镶嵌9条石栏杆。全桥略呈拱形,结构严谨,坚固牢靠,直至现代仍具有实用价值。

兴文石桥过去是沟通郡城与西南部联系的必经之道,并与南宫庵群联系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古代建筑群体,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科学价值,被定为高州县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入选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拟推荐名单。

旧时南关街还是党的宣传阵地!
《高州日报》 中共高州县委机关报。前身是《茂名农民报》,创刊于1956年4月,后几经易名:1957年,改称《茂名报》;1958年9月,改称《茂名日报》,为4开4版,每日刊出1期,每月每份报费7角5分,报社地址在南关街245号。之后报纸的名称又先后更名:改称《茂信日报》、《高州日报》、《高州报》,主要内容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报道地方新闻和选登国内外新闻。但于1961年2月因纸张缺乏而停刊。

1955年10月,中共茂名县委宣传部作出《茂名县建立农村有线广播站的工作计划》,成立茂名县农村有线广播站委员会,在南关街兴贤巷243号,正式成立“茂名县人民广播站”。

微信图片_20190415203637.jpg

这条老街,还承载着很多故事。
在清朝时,一位姓梁的先生迁到南关落脚,以做香包、香囊为主,很有名气,得了个“香包梁”的雅号。后来“香包梁”养了鹅,强迫鹅去吃鳔以促进生长。因此就有了一句歇后语——香包梁的鹅是焗食的!高州本土话“焗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烹饪的方式,还有一个是强迫吃的意思。

微信图片_20190415203640.jpg

旧时南关街还有一间“大利公司”。
“大利公司”是座落在南关街一间坐西向东的老式民房,一座门楼,两扇大木门,里面两侧几间平房,后面是一片大大的空旷地。
这间公司是广潭村地主恶霸杨芙生开设的经营大粪的店铺。当时茂名县城的大粪,一向自由买卖,无捐无税。杨芙生为了垄断图利,指使手下黄龙江出面开设“大利公司”。一方面他恃势立规,规定城内所有机关、学校、商店、居民的大粪须由公司收购,再转卖给城郊农民。
在经营中,他们用压价收购,高价卖出,大桶收进,小桶售出,甚至用冲水混泥掺假手段,诈骗剥削农民。他们的丑恶行径引起城郊农民强烈不满。另一方面,由于该公司大量囤积粪便,弄得公司附近臭气熏天,附近居民十分不满。城郊菜农和居民曾多次向县署控诉,要求解决,但当局一直置之不理。

微信图片_20190415203643.jpg

民国15年(1926年)l2月的一天上午,城郊各乡农会组织几千群众进城,在圣殿坡集会,控诉“大利公司”的罪恶。省农协南路办事处对农民行动表示支持,广东省四大农运领袖之一黄学增到会讲话,表示坚决支持群众的正当斗争。他和粤西最早的中共领导人和农民运动领导之一朱也赤一起带领群众往县署请愿,但县长拒不接见。于是,群情激愤,队伍转向南关街,一路高呼:“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奸商恶棍!”“打倒大利粪公司!”等口号。队伍经“大利公司”门前,群众冲进去将其捣毁。这次城乡联合反权势的斗争,影响很大,大扫地主恶霸的威风,显示了群众反霸反贪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190415203645.jpg

这条陈年老街,和依附在街上的一些市井文化,犹如钟鼓楼上传出的悠扬,余音袅渺,波及无限,使我们读懂了一种时代的沧桑。(来源:高州广视)

已有(1)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雨后 发表于 2019-4-17 19:40:4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