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精华

分享

高州市高文小学校徽、校歌、“一训三风” 征集启事

征集启事
校徽、校歌及“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师生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是激励师生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精神旗帜。高州市高文小学将于今年秋季正式招生,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铸造学校精神,彰显办学特色,营造育人氛围,现决定公开征集高文小学校歌、校徽及“一训三风”。

高文小学简介
高文小学是由高州市人民政府投资新建,高州市教育局直属管理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学校总投入1.29亿元,占地面积43637平方米(65亩),总建筑面积43397平方米,办学规模100个班,可容纳学生4500人。
校园由专业设计师整体规划,设计时尚大方,布局和谐统一。主建筑有教学楼、综合楼、体育馆、饭堂等,功能齐备,分区合理。三幢别具风格的教学楼,在绿化区的装饰下,朝气蓬勃,赏心悦目。校园内种有秋枫、凤凰、米兰等各式树种,色彩明丽,清幽别致,是儿童学习的乐园、教师成长的沃土。
学校教学设施先进,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活动场所一应俱全;图书室、语音室、实验室、音美教室、心理咨询室、交互式多媒体网络教室等设备智能现代,是我市目前投入最大、规格最高、办学条件最好的小学之一。
高文小学原拟名高州市第六小学,筹建过程中定为现名,寓意学校将继续传承高文书院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弘扬孜孜以求的育人精神,秉持先进的办学理念,成为师资实力雄厚、文化氛围浓郁、管理规范有序、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学校。

征集的内容与要求
(一)校歌
1.歌曲节奏明快流畅,具有青春朝气,旋律优美,难度适中,适合独唱、齐唱、合唱,符合校园歌曲风格。
2.歌词篇幅适中,朴实自然,富有诗意,充满感召力和凝聚力,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3.词曲成品应易于传唱,以2—3段为宜,长度在4分钟左右。
来稿要附有简要创作说明。
(二)校徽  
校徽是学校的文化品牌和重要的形象标志,具有较强的形式美感和视觉传播力,且蕴意深刻,能引发对学校的联想。
1.校徽设计要求主题鲜明,创意独特,构思新颖,简洁大气,艺术感染力强。
2.校徽设计要求规范严谨,便于制作,适宜学校对外宣传及进行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形象标识,适合于办公用品,学生校服、校际识别等应用场合。
校徽成稿效果图采用电脑制作或手工绘制均可。设计图色彩三套色以内为宜,并附文字说明,简述其构思及象征寓意、设计内涵和设计尺寸。
(三)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1.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文化传统、办学理念、治学精神的综合体现,是指导全校师生的行为准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立意高远,时代感强,体现我校特色,富有强烈的感召力。
2.语言凝练,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彰显特色,便于记忆。避免雷同,拒绝抄袭。
3.每项文字数量不宜过多,原则上不超过4句话。
4.附文字说明,说明构思意图,解释作品内涵。(校风、教风、学风的解读分别在100字左右,校训解读一般不超过300字。)

投稿方式及要求
作品以电子文档方式发送到邮箱gaowenxiaoxue@163.com。投稿时请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学校将以提交的顺序对作品进行登记。请作者本人自留底稿,无论是否录用,稿件恕不退还。

征集时间
2019年7月8日至2019年8月8日

评选程序
(一)学校成立征集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征集、初评等工作。
(二)审定程序:征集工作小组组织专家对来稿进行初选,在入围作品中评出优秀稿件若干篇,广泛征求意见后,再将其提交学校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并批准试用。

奖励办法
对各类入围作品、优秀作品将给予颁发荣誉证书。作品一经采用,设计者将载入校史,版权归高文小学所有。

知识产权
1.如选中作品出现雷同的,以登记的第一时间为准。
2.被采用作品的著作权归学校所有。
3.应征作品如涉及抄袭或其它侵权行为,由应征作品提供者承担一切责任。

“高文小学”名字的由来
微信图片_20190708093841.jpg
2014年,为有效缓解高州城区小学学位紧张局面,增加城区优质小学学位,使教育与城市扩容提质发展目标相适应,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创办高州市第六小学问题》,高州市第六小学建设工作全面启动,选址城东片区桂圆二路中段南侧。2015年5月,高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文件《关于设立高州市第六小学的通知》(高机编〔2015〕8号),高州市第六小学正式成立。

后来,有人大代表提出,高文书院乃我市历史上最著名的学府,数百年间文脉绵延,人才辈出,并将这种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一直传承至今。高州中学虽然是由高文书院衍变发展而来,但目前我市没有学校的校名能体现“高文”二字含义,所以建议将高州市第六小学更名为高文小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一提议,广泛征求相关单位及社会各界意见后,决定采纳此一建议。2017年7月,高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文件《关于高州第六小学更名的批复》(高机编〔2017〕10号),高州市第六小学正式更名为高文小学。第六小学易名为高文小学,寓意该校将进一步弘扬高文书院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将高文书院的孜孜以求的育人精神发扬光大,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微信图片_20190708093848.jpg
附“高文书院”的简介:
高文书院,又名南岳书院、笔山书院、敷文书院。是明嘉靖间高州知府吴国伦创建,后知府曹志遇拓建。
清雍正八年(1730)知府张兆凤重加修葺,更名“敷文”。后因经费不足日渐残破。乾隆十九年(1754)巡道王概清查旧项,捐添膏火,重修学舍,规模大变。
嘉庆五年(1800)知府杜安诗扩而新之,易名“高文”。院舍5进,前座为大门3楹;二座为仪门,与左右角门共15楹,东西列学舍各21楹;三座为讲堂;四座为光霁堂,上为志伊楼;后座为梦花居,藩垣厨厕无不齐备。八年又于东偏僻地建成瓣香楼3楹,以祀吴、曹等人。前为射圃,置亭于左。规模大备,文风日盛。延教谕萧翔云任监院并主讲席,知府杜安诗于政事之暇亦时至书院课艺诸生。经其指授,嘉庆五六年两科中试者各5人,二十一年乡试获隽者7人。
咸丰六年(1856)圮于水。十年吴川陈兰彬、茂名杨颐倡捐重修,建筑格局一如其旧,唯梦花居易名高咏堂,翁同龢书额。每年甄收生徒约50-60名,内课生童每月给膏火500文,外课生童每月100文。设有宾兴制度,光绪十四年(1888)总额300两,分派与赴京考生为车船费用。
光绪二十九年改设为高州府中学堂,民国时改为省立高州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广东高州中学。

微信图片_20190708093906.jpg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高文小学
(来源:高州市高文小学)

微信图片_20190708093859.jpg

没找到任何评论,期待你打破沉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